韩国制定首个国家研发中长期投资战略_观天下
2023年3月7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MSIT)在国务会议上发布了《第一次国家研究开发中长期投资战略(2023-2027)》。该战略是尹锡悦政府为未来五年韩国国家研发预算指明战略投资目标和方向而制定的首个法定计划与最高级别投资战略,并与韩国国政课题、《第五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和《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等关键政策相挂钩。
韩国政府的研发投入已从 1963年的 12亿韩元 增至 2023年的31.1万亿韩元(约1621亿人民币) 。为提高国家研发 投入的前瞻性、战略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制定“中长期投资战略”的呼声不断。同时,面 对财政问题和经济衰退等挑战,韩国迫切需要将政府主导的量化投资扩张转化为高效的战略投资。此 外,研发投入在应对技术霸权竞争、气候变化、供应链危机等国际环境变化和解决人口下降、数字化转型、区域平衡发展等各种社会问题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国家研究开发中长期投资战略(2023-2027)》以 “2030年跻身全球五大科技强国”为愿景 , 以忠实履行主要国政课题、创造成果作为政策目标 ,计划在 五年内投资170万亿韩元(约9003亿人民币) 用于研发, 占政府总支出的5% 。并预期 到2027年 , 将韩国目前 高出 最高技术先进国约80%的技术水平提高到85% 。
(相关资料图)
为实现愿景和目标, 韩国将在5年内推进4大战略和23大课题:
一、加强公私合作和以重点任务为中心的投资
(1) 培育战略技术:为12项国家战略技术投资25万亿韩元
在5年内对《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中选定的 12项国家战略技术 投资 超过25万亿韩元(22年3.74万亿韩元→27年6.03万亿韩元,每年增长10%) 。
(2) 实现碳中和:能源技术创新,低碳产业结构转型
通过创新绿色能源的生产、储存和流通技术,确保燃 料竞争力,推进温室气体处理技术升级,促进向低碳产业结构转型。
二、通过选择和聚焦加强创新能力
(1) 数字创新:基于人工智能和通信等创新技术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发展 人工智能、5G/6G、数字基础设施、信息安全、自动驾驶 等 数字核心技术 ,推动产业和公共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
(2) 强化企业能力: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个性化支持
构建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 定制化支持体系 ,通过跨部门协作提高支持效果,提升民营经济增长活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
(3) 供应链应对:确保原材料、零部件、装备核心技术和未来粮食的安全
保障 核心材料、零部件和装备技术和可持续的粮食供应 ,积极应对供应链危机,加强国内能力。
(4) 增强国民健康:生物制造创新及应对老龄化和传染病
扩大下一代 制造业创新和示范 基础,推动符合生命周期的健康的 老龄化发展 ,加强 传染病应对和预防 能力,实现 生物数据共享和数字化 转型。
(5) 先进国防:发展尖端武器系统,实现智能国防
开发 能改变游戏规则的 武器系统 ,激活军民联系与合作 ,扩大 核心基础设施 技术开发 , 实现基于数据、网络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国防 。
三、夯实面向未来的科技基础
(1) 基础研究:按领域进行系统化支持,提供稳定的基础设施
系统化地支持各领域的基础研究,提高对青年研究人员的支持,推进基础研究的生态系统,夯实基础研究的基础,确保研究人员的国际化水平。
(2) 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生研究和教育,加强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
通过支持理工科研究生院的研究与教育创新,支持产学联合和民间主导的人才培养,提高硕士和博士层级的高级人才比例。
(3) 国际合作:扩大规模和范围,加强可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性,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支持太空、深海、极地等国际联合研究和海外基地。
( 4) 区域创新:培养区域青年和企业,加强创新能力
支持培养区域青年人才和促进技术产业化,重新设计区域组织,加强企业创新成长,提高区域自身的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研究体系和合作高度发展。(5) 解决社会问题: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应对灾害安全和环境问题
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对灾害的系统性预警、管理和现场应对能力,借助科学技术应对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四、改革投资体系,提高投资效率
(1)( 创新企业支持方式)扩展多种支持方式,加强公共和私人投资的联系
打破僵化的政府单边支持结构,普及与私人投资相联系的支持方式,如投资、融资、延期付款、凭证等。
(2) (反映企业需求)提高民营企业对政府研发规划和投资的参与度
通过扩大民间参与预算审议过程和政府政策及商业规划,迅速反映市场需求,提高事业化成果。
(3)( 扩大公私合作研究项目)大规模公私合作项目选择和投资
在有潜力的未来产业领域,公共部门和私人联合选择大规模研发项目进行投资。
(4)( 运营国家技术战略中心)支持制定各技术领域的投资战略
指定国家技术战略中心作为协调中心,按技术领域制定跨部门的研发投资战略。
(5) (技术规模化)技术产业化、研发系统化
利用基于数字的潜在技术筛选系统,扩展对成果创造型企业的研发支持方式,强化基于公共技术的创业和孵化。
(6)(加强多部门合作)优先考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规定联合绩效指标
在涉及多部门的项目中,优先考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议建立联合绩效指标(KPI)并强制执行。
(7)(促进军民合作)加强以公私合作为中心的协作,使合作方式多样化
以公私合作为中心,推进紧密的研发协作,积极利用各种合作方式实现最终目标。
(8)(对跨部门平台的投资)运作跨部门的综合预算分配和协调系统
按任务对项目群进行“战略支出审查”,并在各部门之间运行一个综合预算分配和协调系统(纵向+横向)。
(9)(加强与预算的联系)实现非预算项目和预算项目的优先投资
加强管理,随着预算项目门槛提高(500亿韩元→1000亿韩元),确保项目总成本超过500亿韩元的非预算项目顺利推进。
(10)(研究设备体系化) 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加强研究设备开发能力
提高研发设施设备的运营管理效率,实施战略布局,增强研发设备的开发能力和可靠性。
(11)(调整支出结构)避免类似、重复的浪费,提高项目和任务单价
提高审议过程中的支出效率,消除类似的、重复的浪费因素,提高项目和任务的单位成本,防止重复建设,提高业务结构效率。
免责声明: 本文转自科技创新评价,原作者陈秋阳。 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标签: